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 正文

警惕:老年人也会患有抑郁障碍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2-11-23 [来源]: [浏览次数]:

72岁的王爷爷退休前是一名人民教师,一年前逐渐出现脾气暴躁、失眠、食欲下降、浑身难受等症状。他总念叨自己“不如死了算了”,“这样活着没有意思”,“真对不起家人”这样的话。家人担心他,为他约了心理医生,王爷爷被诊断为中重度抑郁障碍。

我们常常认为老人退休之后都会颐养天年、享天伦之乐。他们经历了一辈子的风雨,对人生、命运早已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一定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又有什么过不去的呢?但事实是,抑郁障碍患病是不分年龄段的,老年人甚至患病几率更高,危险性更大。

那老年抑郁障碍有怎样的特点呢?

首先,老年抑郁障碍有着和其他年龄段抑郁障碍相似的症状,如心境低落、兴趣减少,老人总是觉得开心不起来,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都不感兴趣了,生活悲观、无助;意志活动减退,老人可能会出现整日闭门不出,不愿和周围人接触,常常独坐一旁发呆等状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普遍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语言功能、反应时间延长等现象。这些现在不容易得到周围人的注意,人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人老了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但这些症状表现也恰恰是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这也在临床和亲人关照上,提出了挑战。

其次,老年人普遍会伴有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身体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有些老年人还会感觉到身体的某个部位莫名其妙地疼痛,也有些老人甚至感到脏器不适、心慌、恶心等。我们这个时候可能会认为老人的身体机能出现了问题,但不知道的是,其实是老年人的情绪出现了问题。情绪同样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就像我们要参加一场重要的大型考试,前一天我们会失眠,考试前我们可能会肚子不舒服一样。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知道抑郁障碍对于患者最大的危害是患者有可能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于老年人来说,自杀的危险性会更大。国外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年男性的抑郁障碍患者是自杀危险最高的一群人,国内的调查显示,农村的老年女性自杀率相对较高,这与国内的文化环境有关。

既然老年抑郁障碍有如此多的危险因素,如果作为家人或朋友,我们该如何发现自己身边的老人的状况呢?一般有以下几个典型的表现出现时,就需要我们的注意了。第一,老人总是喜欢自己独处,不愿意参加活动,尤其这种状态是和原来不同的情况,原来老人乐观开朗、爱交际,现在老人变得和原来大相径庭。第二,老人经常会自言自语说,“不想活着”,“人生没有意思”,“我怎么这么没有用”,“睡不着,吃不下”等,这些都是高度危险信号;第三,关注老人的认知功能,如果出现记忆力不好,注意力下降等症状,除了考虑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之外,也需要考虑,老人可能患有的是抑郁障碍。

心理疾病很多都是由外界的诱因所引起的,老年人抑郁障碍的诱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孩子离家自立、亲友死亡的居丧反应、离职退休、患病,感觉自己身体衰弱等。另外一些老年的常见躯体疾病也可能会加重抑郁障碍的程度,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中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这些疾病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抑郁障碍的发生。还有一些慢性病、可能造成躯体痛苦或致残的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抑郁或加重抑郁障碍的症状。

发现老年人患有抑郁障碍,家人的陪伴和帮助是最重要的,有三点我们需要牢记。防意外、“药”监督、多陪伴,我们分别来详细谈谈这三点。正如之前提到的,老年人抑郁障碍的自杀率会更高,因为他们的无助、无价值感可能会比年轻人更强烈。平时也要时刻注意老人的心理状态,观察症状有无减轻或加重,对患者的消极言行要引起起足够的重视,凡可能成为患者自伤的工具、药物等都应视为危险物品,要妥善保管。治疗过程中若有药物不良反应或症状改善不明显,应及时带患者到医院复诊。

规范用药是老年抑郁障碍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家人要严格督促患者系统规律地服药,帮助患者保管好药物,主动与其交流服药后的感受,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或停止服药。药物调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人要做好患者解释工作,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服药依从性。家人的陪伴和关爱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康复最为重要。家人应加强对患者的亲情关爱,平时多交流沟通,耐心倾听其内心感受,鼓励其表达真实想法和躯体不适感。

最后,把握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也非常重要,抑郁障碍治疗对老年人和对年轻人同样有效。然而,由于老年抑郁经常是由人生困境或挑战引发的,任何治疗都应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孤独是抑郁的根源,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也应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促进老人的康复。